内容页搜索

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至2014年,吴江区(市、县)经历两轮修志。至2014年,共出版1部县志,1部市志,15部镇志,23部专业志、行业志、部门志。

一、市(县)志编纂

(一)《吴江县志》

19947月,《吴江县志》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是继清光绪五年(1879)《吴江县续志》之后修纂的第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全书共26卷,系统记述吴江县的自然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志书上限因事而异,下限至1985年。共140万字,印5000册。

1.编纂过程

1986617日,吴江县人民政府召开第一次修志工作会议。会上,向县直机关各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印发《吴江县志纲目(初稿)》和《吴江县志编写分工》2个材料,会议要求县直机关各部门立即组建修志工作班子,密切配合,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7部镇志和17部专业志,5年左右时间完成《吴江县志》,县属七大镇编纂镇志工作同步进行。会后,县直机关各部门或成立修志办公室或指定专人兼事修志工作,全县掀起修志热潮。929日,吴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成立,设在县委党史办内。11月下旬,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要求各地参与编写《江苏市县概况》。为此,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决定调整全县修志工作总体计划:第一步完成《江苏市县概况》中的吴江县部分,第二步完成县志,第三步完成镇志和专业志。128日,吴江县人民政府召开第二次修志工作会议。会上,明确上述新的工作步骤和各部门、乡镇在《江苏市县概况》中的编写任务。19876月底,《江苏市县概况(吴江部分)》完稿。在编写《江苏市县概况(吴江部分)》过程中,县档案馆、图书馆接待县直机关各部门的修志同志查阅资料,并提供种种方便。县地方志办公室还组织人力前往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国家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市的档案馆、大学图书馆和江苏、浙江省档案馆及无锡、苏州、常熟、湖州、嘉兴等地的档案馆、图书馆采集资料。通过县直机关各部门和各乡镇修志人的共同努力,共收集到2000余万字的文字资料和一些照片资料,为编修县志打下坚实的基础。

19883月,县地方志办公室对《吴江县志纲目(初稿)》进行修订。各单位进入试编写阶段。56月,除农业卷外,逐卷聘定编辑。114日,在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明确委员分工,各负责若干卷志稿编写、审稿的检查督促和协调工作。1989年初至1990年上半年,县地方志办公室在各卷稿研讨基础上,对各卷的篇目进行调整,并向各卷编辑明确完成修改稿的时间。19906月,《吴江县志》总纂工作全面展开,县地方志办公室陆续从县文化局、水利局、商业局、卫生局和县党史工作委员会等部门各借用1人投入总纂工作。在主编的主持下,总纂实行分工负责制。在总纂中,局部调整编目,并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千方百计地补充资料。卷稿由总纂编辑编定后,一般经分卷编辑过目认可,再统一打印成送审稿。

19911026日,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明确由沈春荣、杨晓容、浦德琪、李流芳、李克、许惠福6人担任县志总纂编辑,主编为沈春荣。12月中旬,《吴江县志(送审稿)》完成。在总纂工作中,吴致和、顾安若参加部分总纂工作。1992220日,《吴江县志》(送审稿)审稿会召开,中共吴江县委、县人大、县人民政府、县政协的领导和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委员及特邀同志参加会议。310日,《吴江县志》(送审稿)通过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和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评审。两次审稿会后,县地方志办公室梳理意见,决定在志书中增设“集镇”卷,将“权力参政机构”与“行政机构”合并为“政务”,“方言”并入“社会”。修改的具体分工是许惠福负责建置区划、商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政党社团卷,李克负责自然环境、农业、水利、政务卷,李流芳负责工业、丝绸、交通、财税金融、综合经济管理卷,浦德琪负责人口、邮电、治安司法、民政、卫生、社会卷,杨晓容负责军事、教育、文化、科技、体育、人物卷,沈春荣负责集镇、卷首和卷末并负责全志稿的统稿工作。9月底,《吴江县志(送审稿)》的修改工作结束。19947月,《吴江县志》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吴江震泽印刷厂印刷。开本787×10921/16,印张57,插页15,字数140万字,印数5000册,定价55元,责任编辑金宝佳、曹一鸣,特约编辑肖白。

2.篇目设置

《吴江县志》上限追溯各卷不一,下限为1985年。卷首设图照、序、凡例、概述、大事记,专志设26144482节。

图照设吴江县政区图、松陵镇镇区图,104帧照片。

第一卷建置区划,设49节。第一章建置,设沿革、县境2节;第二章行政区划,设后梁至清、民国时期、解放后3节;第三章县城,设城池、县治2节;第四章镇乡,设镇、乡2节。

第二卷集镇,设314节。第一章城镇,设松陵镇、盛泽镇、同里镇、震泽镇、黎里镇、平望镇、芦墟镇7节,第二章乡镇中第一节为北厍、梅堰、铜罗、戴家浜,第二节为八坼、菀坪、横扇,第三节为屯村、金家坝、莘塔,第四节为坛丘、南麻、天亮浜,第五节为吴、贯桥、大庙港。第三章村镇中第一节为南厍、溪港、周家溪、谢天港、秋泽村,第二节为南塘港、龙泉嘴、隐读村、双荡兜、开弦弓、陆港。

第三卷自然环境,设718节。第一章地质地貌,设地质、地貌2节;第二章气候,设四季特征、气象要素、灾害性天气3节;第三章地表水地下水,设地表水、地下水2节;第四章河流湖荡,设河流、湖荡2节;第五章土壤,设种类特征、土壤肥力2节;第六章动植物,设动物、植物2节;第七章自然灾害,设水灾、旱灾、风灾、冻害、地震5节。

第四卷人口,设411节。第一章人口总量及变动,第一节为人口总量、密度,第二节为人口变动;第二章人口构成,第一节为民族、年龄、性别,第二节为婚姻,第三节为文化程度,第四节为职业;第三章侨胞、侨眷,第一节为侨胞、港澳同胞,第二节为归侨、侨眷;第四章计划生育,设节制生育、晚婚晚育、优生优育3节。

第五卷农业,设825节。第一章农业体制,设土地改革、农业互助合作、人民公社、联产承包责任制4节;第二章种植业,设耕作制度、良种繁育与推广、作物栽培技术、植物保护4节;第三章渔业,设淡水养殖、捕捞、渔政管理3节;第四章蚕桑,设栽桑、制种、养蚕3节;第五章畜牧业,设畜禽生产、饲养管理、疫病防治3节;第六章林业,设植树造林,林木、果树管理2节;第七章农机农具,设传统农具、农业机械、农机管理3节;第八章国营场圃,设农场、水产养殖场、蚕桑畜牧场圃3节。

第六卷水利,设720节。第一章河道治理,设干河、支河、沿湖港、乡镇河段4节;第二章堤闸建设,设塘岸、太湖堤、水闸3节;第三章圩区建设,设圩堤修筑、联圩建设2节;第四章农田排灌,设“三车”排灌、机电排灌、田间沟渠3节;第五章防汛抗旱,设防汛组织与物资经费使用、抗洪排涝纪要、抗旱纪要3节;第六章围田退垦,设围田与拆围、围垦区改造2节;第七章水政管理,设堤闸管理、用水管理、水费征收3节。

第七卷工业,设928节。第一章工业体制,设私营手工业、私营工业,国营工业、县属集体工业、乡镇工业、个体工业5节;第二章机电、冶金工业,设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冶金工业、主要机电企业4节;第三章化学、建材工业,设化学工业、建材工业、主要化工建材企业3节;第四章纺织工业,设棉纺织针织工业、毛纺织工业、主要纺织企业3节;第五章服装、皮革制品工业,设服装工业、皮革及制品工业、主要皮革及服装企业3节;第六章食品工业,设粮油工业、酿造及其他食品工业、主要食品企业3节;第七章电力工业,设发电、输电网络、用电3节;第八章其他工业,设印刷工业、农具制造业2节;第九章工业产品,设产品选介、获奖产品名录2节。

第八卷丝绸,设725节。第一章缫丝业,设手工缫丝、机器缫丝2节;第二章丝织业,设手工织造、机器织造、县属丝织企业、乡(镇)村丝织企业、丝针织5节;第三章印染业,设手工染整、机器染整、印染企业、扎染转移印花4节;第四章茧丝绸加工、化纤业,设丝绵业、纺经业、丝线业、绣品绣服业、化学纤维业5节;第五章丝绸产品,设丝类产品、绸类产品2节;第六章丝绸贸易,设震泽丝市、盛泽绸市、内销、外销、丝绸合作社5节;第七章丝织机器制造,设丝织机械、丝织器材2节。

第九卷交通,设416节。第一章交通设施,设航道,塘路纤道,公路、铁路,桥梁、渡口,港口码头5节;第二章运输工具,设船舶、车辆、装卸搬运工具3节;第三章水陆运输,设水运、陆运、水陆联运、装卸搬运4节;第四章交通管理,设航道管理、公路管理、车船管理、运输管理4节。

第十卷邮电,设38节。第一章邮电机构,设驿站、急递铺、民信局,邮政局、电信局、电交所,邮电局3节;第二章邮政,设邮路、邮政业务2节;第三章电信,设电路、电信设备、电信业务3节。

第十一卷商业,设939节。第一章商业体制,设私营商业、国营商业、供销社商业、集体商业、个体商业5节;第二章生产资料购销,设煤炭石油,金属机电设备,化工产品、建筑材料,竹木,农机具、肥料农药,废旧物资7节;第三章粮油购销,设粮食、食油、饲料、仓储、调运5节;第四章土产、副食品购销,设糖烟酒、水产品、畜禽蛋、蔬菜、土特产5节;第五章日用工业品购销,设百货、纺织品、五金交电化工产品、医药品、日用杂品5节;第六章对外贸易,设经营种类、经营方式2节;第七章饮食、服务业,设饮食业、服务业2节;第八章集市贸易,设农贸市场、专业市场2节;第九章商店选介,设酒酱业、南货业、茶糖业、国药业、菜馆业、综合商场6节。

第十二卷综合经济管理,设515节。第一章计划、统计,设计划、统计、积累与消费3节;第二章工商行政管理,设工商业登记管理、商标广告管理、经济合同管理、市场管理4节;第三章物价,设物价演变、物价管理2节;第四章计量、标准化管理,设计量管理,标准化、质量管理2节;第五章劳动管理,设劳动就业、工资福利、劳动保险待遇、乡镇企业劳动管理4节。

第十三卷财税金融,设927节。第一章财税体制,设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2节;第二章财政收支,设财政收入、财政支出2节;第三章赋税,设田赋、农业税、工商税收、其他税捐4节;第四章财税管理与监督,设财务管理,税务管理,公产管理,财政监督、审计,其他管理监督事项5节;第五章金融企业,设典当、钱庄、银楼,银行、信用社2节;第六章货币,设铸币、纸币2节;第七章信贷,设抵押放款、民间信用,农业贷款、工商业贷款、存款4节;第八章金融管理,设现金管理、结算管理、金银管理3节;第九章保险、债务、基金,设保险、债务、基金3节。

第十四卷城乡建设环境保护,设519节。第一章城镇建设,设市镇建设规划,路街,驳岸、桥梁,住宅,供水、排水,新村、新区6节;第二章农村建设,设农村建设规划、农房、村道3节;第三章建筑业,设建筑施工队伍、建筑设计、建筑技术3节;第四章房地产管理,设公房管理、私房改造及复查、拆迁和安置、土地管理4节;第五章环境保护,设环境污染、环境监测、污染防治3节。

第十五卷政党社团,设416节。第一章中国共产党,设解放前的组织和活动,解放后的组织和活动,纪律检查,代表会议、代表大会,县委工作机构5节;第二章中国国民党,设党务沿革、代表大会、县党部组织及人员3节;第三章其他政党,设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和党2节;第四章社会团体,设工人团体、农(渔)民团体、青少年团体、妇女团体、工商团体、其他社会团体6节。

第十六卷政务,设514节。第一章县衙、县署、县政府,设县衙,县署、县政府2节;第二章议事会、参事会、参议会,设议事会、参事会,参议会2节;第三章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人民代表大会,设人民代表、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人民代表大会、人大常务委员会4节;第四章县人民政府,设县政府直属机构、政事纪要、干部队伍、信访工作4节;第五章人民政协,设政协委员会议、政协常务委员会2节。

第十七卷治安司法,设418节。第一章治安,设治安机构、治安整顿、治安管理、监所4节;第二章检察,设检察机构、刑事检察、经济检察、其他检察4节;第三章审判,设审判机构、刑事审判、民事审判、经济审判、审判监督5节;第四章司法行政,设司法机构、法制宣传、民事调解、公证、律师工作5节。

第十八卷民政,设617节。第一章社会福利,设慈善福利机构、收容及五保供养、残疾人安排3节;第二章救济扶贫,设灾害救济、社会救济、扶贫3节;第三章优抚,设支前、拥军优属、抚恤、烈士褒扬4节;第四章安置,设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压缩城镇人口、知识青年插队落户3节。第五章婚姻登记、殡葬改革,设婚姻登记、殡葬改革两节。第六章地名管理,设地名普查、地名标准化2节。

第十九卷军事,设418节。第一章驻防,设驻军、地方武装、军事机构3节;第二章兵役,设解放前的兵员征集、解放后的兵员征集2节;第三章民兵,设组织、训练、活动3节;第四章兵事,设抗倭、吴抗清起义、太平军占领吴江、何嘉禄独立讨袁、北伐战争吴江之役、日军侵占吴江及罪行、抗日武装活动、击退土匪胡伯龙劫收黎里、解放吴江、解放军剿匪10节。

第二十卷教育,设618节。第一章旧式教育,设县学、书院社学义学、私塾3节;第二章学校教育,设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专业教育、学校简介5节;第三章成人教育,设成人初等教育、成人中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3节;第四章学制与课程,设学制、课程2节;第五章教师,设教师队伍、教师进修、教师待遇3节;第六章教育经费、学校设施,设经费,校舍、设备2节。

第二十一卷文化,设742节。第一章文化机构,设民众教育馆,文化馆(站),文化中心,俱乐部、文化宫,图书馆、档案馆,影剧院、书场,书店,广播站9节;第二章文化团体,设吴江县锡剧团、工艺京剧团、洪福木偶昆剧团、吴江县评弹团、吴江县越剧团、电影放映队、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其他文化团体8节;第三章文学艺术,设诗文,美术、书法、篆刻,戏曲,音乐舞蹈,民间文艺5节;第四章历代著作选目,设民国以前、民国时期、解放后3节;第五章园林,设吴江公园、退思园、目澜洲公园、莺湖园、震泽公园5节;第六章文物古迹,设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碑刻、近现代史迹及革命纪念建筑物、库藏文物6节;第七章新闻,设报刊、广播、电视3节。

第二十二卷科技,设412节。第一章科技队伍、研究机构,设科技队伍、研究机构、科技协会(学会)3节;第二章科学普及,设科技会议、科技咨询、科普宣传3节;第三章科技成果,设科技进步计划、获奖科技成果、科技成果效益3节;第四章测报,设水文测报、气象测报、地震测报3节。

第二十三卷卫生,设827节。第一章医疗卫生机构,设私立医院、诊所,县区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防疫、保健、药检站所4节;第二章医疗条件,设卫生队伍、医疗卫生技术、医疗卫生设备3节;第三章医疗保健制度,设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合作医疗和村办企业半劳保医疗3节;第四章妇幼保健,设新法接生、妇女病防治、儿童保健3节;第五章卫生防疫,设卫生运动、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寄生虫病防治、工厂和学校卫生、食品卫生6节;第六章血吸虫病防治,设疫区疫情、灭螺治病2节;第七章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设中医沿革、中医各科、中西医结合3节;第八章卫生行政管理,设医政管理、药政管理、卫生经费3节。

第二十四卷体育,设49节。第一章体育团体,设民间社团、体育协会2节;第二章群众体育,设学校体育、农村体育、城镇体育3节;第三章竞赛、训练,设竞赛、训练2节;第四章设施、经费,设设施、经费2节。

第二十五卷社会,设620节。第一章人民生活,设农民生活、职工生活2节;第二章风俗习惯,设岁时习俗、生产习俗、生活习俗、庙会、新风尚5节;第三章宗教,设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4节;第四章会馆、公所、同乡会,设会馆、公所、同乡会3节;第五章方言,设语音、词汇、语法例句、谚语4节;第六章杂记,设掌故传说、遗闻轶事2节。

第二十六卷人物,设第一章人物传,第二章吴江县革命烈士表

卷末设附录及《吴江县志》修纂机构人员、审稿人员、审定单位和编纂始末。

3.编纂人员

顾问吴奈夫、朱锡通、李明。

主编韩铎、沈春荣;副主编杨晓容、浦德琪、李流芳。

总纂编辑韩铎、沈春荣、杨晓容、浦德琪、李流芳,李克、许惠福。

分卷编辑(按卷次排列)吴致和、沈春荣、吴松年、李克、王善启、周德华、潘根福、王燕、许惠福、陈敏芳、李流芳、徐佑永、陆中浩、朱云云、邹金林、李大山、杨煦华,王秩泉、吴大伟、时子钧、浦德琪、沈士芳、王卫平、杨晓容。

主要摄影为汝迪昌、林庆模、杨晓容。数字审核为陈仲达、蒋起鑫、曹三泉。

资料采编人员共268人。

4.审稿人员和审定单位

吴江县审稿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为于孟达、王斐、王达明、冯永高、毕阿四、吕锦华、朱士声、刘公直、刘古锵、汝留根、孙幼帆、杨永耕、杨兴华、李文、李永泉、吴兴国、吴根荣、吴振海、吴菊忠、沈育俭、沈荣法、沈恩得、沈耀坤、张云良、张祖满、张莹、张振昌、张钰良、张新华、陆云福、陈一飞、陈达力、陈仲达、金久益、周以铨、庞其才、郑益嘉、胥锦荣、姚双雄、钱明、徐子瞻、徐静柏、崔善德、彭忠国、蒋家瑞、程惠明、蔡雪熊、管腾蛟、翟秀生、潘兴才、潘善之。

省市兄弟县(市)审稿人员为汪文超、朱锡通、孟昭庚、汪家伦、任新保、戴国林、张尚金、张乃格、卢岚、吉祥、朱兰霞、陈晖、谢效正、陈维新、朱家康、金菊林、张维明、孙无痕、姚伟、张学群、陆启东、徐云、陈其弟。

特约审稿人员为吴奈夫、李明、周文晓、唐继尧、沈周超、袁理、郁振国。

审定单位为中共吴江市委员会、吴江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吴江市人民政府、政协吴江市委员会、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二)《吴江市志(19862005)》

201312月,《吴江市志》(19862005)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是1994年版的《吴江县志》的续志。全书共31卷,系统记述19862005年吴江市(县)的自然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共206万字,印数3000册。

1.编纂过程

20058月,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江苏省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做好新一轮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10月,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做好新一轮地方志编纂工作的意见》。

200694日,吴江市人民政府、吴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召开第四次地方志工作会议,对全市第二轮修志工作进行部署。市志、专业志、部门志和乡镇志的125个承编单位与市人民政府签订《承编责任书》。109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聘请8人任《吴江市志》编辑,并作以下具体分工:朱云云负责地理、国土、城建、城管、环保、农业、劳动、社保;沈建春负责政治、政法、军事、人事、社团;浦德琪负责卫生、人口和计生、民政、社会;陈志强负责文化、旅游、艺文、文物、商业;钮负责财税、金融、保险、国资;余维荣负责科技、科普、工业、外贸;申乃刚负责教育、大事记、丛录;徐无忌负责人物、开发区、乡镇;朱建明、张园负责综述、凡例、编后记、图照、综合经济管理、水利、交通、邮政、电信、丝绸。118日,《吴江市志》编辑部成立,市政府秘书长、办公室主任陈雷根和市档案局局长费云林任主编,市档案局副局长王怡任副主编。局领导分工,王怡主持志书纲目编修,协调资料提供单位,组织研讨各卷志稿。分工后,朱建明拟定《〈吴江市志〉(19862005)基本篇目》,编辑部其他成员进行资料采集工作。112227日,编辑部讨论该篇目。尔后,朱建明对篇目进行修改,形成论证稿。122日,吴江市地方志办公室邀请江苏省、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的领导和有关专家到吴江论证该篇目。31日,吴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向全市有关单位印发《〈吴江市志〉(19862005)基本篇目》。

2007430日,吴江经济开发区上交4.4万字的电子志稿,这是承编单位上交的第一份资料稿。924日,吴江市地方志办公室下发《关于及时上报〈吴江市志〉基本篇目调整方案的通知》。200842日,市志编辑部讨论基本成稿的《吴江市志》(19862005)中的卫生卷。79日,市交通局交稿字数约12.5万字,这是承编单位上交字数最多的资料稿。是年,先后有18个承编单位上交资料稿,编辑们根据分工各自进行编纂。

2009515日,调整《吴江市志》编辑部成员,市政府秘书长、办公室主任肖仲伟和市档案局局长张志远任主编,王怡、沈春荣、浦德琪任副主编,另聘请李流芳任编辑。是月,市地方志办公室决定由浦德琪拟订《吴江市志总纂篇目》,下旬,浦德琪完成《吴江市志总纂篇目》。72830日每天半天,编辑部讨论《吴江市志总纂篇目》,讨论会后由沈春荣进行修改。811日,编辑部再次讨论并确定《吴江市志总纂篇目》。918日,吴江市地方志办公室向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报《〈吴江市志〉(19862005)总纂篇目》,109日苏州批复同意。27日,编辑部调整编辑分工,沈春荣负责凡例、概述、人物、丛录、索引、编后记;浦德琪负责建置区划、人口、民情风俗、民政、卫生、体育;朱云云负责土地、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农业、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李流芳负责自然地理、水利、交通、邮政电信、科技;余维荣负责工业、蚕桑丝绸、电缆电子信息业、外向型经济;申乃刚负责大事记、中共地方组织、人大、政协、教育;陈志强负责商业、服务业、旅游业、文化;钮负责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政府;沈建春负责水产、民主党派社会团体、治安司法、军事。并框定各卷字数,全志约137.4万字。2010122日起,编辑部每周安排一个下午,对志稿逐卷进行讨论。对基本成形的志稿提出完善意见和建议,未成形的则不断与承编单位沟通,要求他们提供所缺资料。531日,市档案局调整局领导分工,副局长于振华开始分管地方志编纂工作。714日,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在松陵饭店召开《吴江市志》(19862005)中部分卷章的研讨会,编辑部提供工业卷中成稿的“工业经济综述”“电力业”“建筑业”3章供讨论。1021日,市志编辑部分卷讨论工作结束。1227日,吴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根据编辑部人员原定聘期,除两位副主编留任外,其他人员聘期结束。此时,由于种种原因,全志37卷专志中,“政府卷”未能确定编辑人员,“服务业卷”尚需继续补充资料,“工业”“蚕桑丝绸”“电缆光缆电子信息业”“外向型经济”4卷只具雏形。

2011127日,调整《吴江市志》编辑部成员,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姚海兴任主编,沈春荣、浦德琪任副主编,李流芳、沈建春、申乃刚任编辑。副科长顾晓红主持地方志编纂科工作,协助于振华负责相关协调工作。28日,编辑部商定安排工作任务,姚海兴主抓编纂质量和进度,通审全志志稿;沈春荣负责凡例、概述、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人物、丛录、索引、后记,以及审阅申乃刚、沈建春的成稿;浦德琪负责建置区划、人口、民情风俗、旅游业、民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卫生、体育,以及审阅李流芳的成稿;李流芳负责自然地理、水利、交通、邮政电信、工业、蚕桑丝绸、电缆光缆电子信息业、外向型经济、财政税务、金融业、科学技术;申乃刚负责大事记、土地、经济管理、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教育、文化;沈建春负责农业、水产业、商业、服务业、人民政府、民主党派社会团体、治安司法、军事。222日,在编辑部会议上,主编姚海兴提出“快乐并工作着”的理念,在会上明确各位编辑总纂的大体进度,商定总纂稿送交有关部门审稿和编辑部内部互评的时间安排,要求各编辑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确保工作进度。23日,吴江市地方志办公室召开有关部门会议,就相关志稿存在的问题与承编单位作进一步沟通,并规定完成补充资料的时限。1124日起,编辑部每周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对志稿逐卷进行研讨,并由姚海兴确定最终修改意见。12月,编辑部确定服务业与商业2卷合并为商业服务业1卷。

201214日,吴江市地方志办公室下发审稿通知,要求各单位对相关总纂稿进行审阅,并提出意见和建议。38日,在全市档案及地方志工作会议上,通报市志将增加乡镇卷,并布置各镇提供19862005年基本情况。乡镇卷由浦德琪负责编辑。57日至613日,沈春荣将各卷总纂稿整理成《吴江市志》(19862005)送审稿。26日,送审稿呈送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29日,吴江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档案局局长沈卫新在编辑部会议上,明确由顾晓红、顾婉秋负责收集、整理市志图照,并撰写图照说明,后由姚海兴负责、沈春荣协助审定,委托《吴江日报》原副总编沈国平编排。81314日,苏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在鲈乡山庄召开《吴江市志(19862005)》送审稿评审会,吴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琦出席会议并讲话,送审稿顺利通过评审。815日至96日,市志编辑部综合苏州市评审意见,按照“集中消化、分头修改、统一把关”的原则,对志稿进行修改。并再次调整志书篇目,将工业卷调整为工业、工业支柱产业两卷,蚕桑内容回归农业卷,乡镇卷内容并入建置区划卷,将民情风俗卷改称社会卷。在修改的同时,编辑部继续进行逐卷研讨评审。逐卷研讨评审结束后,对成稿又进行互相交换审读,具体分工为姚海兴审读沈春荣编纂的稿子,并通审全志;浦德琪审读李流芳编纂的稿子;申乃刚审读浦德琪编纂的稿子;李流芳审读沈建春编纂的稿子;沈建春审读申乃刚编纂的稿子,沈春荣负责统一志稿版面。1126日下午,吴江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编辑部会议,要求一丝不苟地做好市志总纂收尾工作,并要求于1220日完成《吴江市志(19862005)》验收稿。编辑部全体人员经过努力,于1218日完成验收稿。

201316日,吴江区地方志办公室将《吴江市志(19862005)》验收稿呈交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验收稿呈交后,按照原定聘期和实际工作需要,吴江区地方志办公室决定留姚海兴、沈春荣两人负责最后的定稿工作。在等待苏州市的验收意见期间,姚海兴、沈春荣两人对旅游业卷中的景区景点、中共吴江市委卷中的重要决策、社会卷中的风俗进行改写,同时将建置区划卷中的镇(乡)稿下发到各镇征询意见。21日,吴江区人民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对《吴江市志》(19862005)验收稿进行审查,得到高度认可。227日,《吴江市志》(19862005)验收稿顺利通过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的验收。验收稿通过验收后,姚海兴、沈春荣两人根据验收意见进行修改。吴江区地方志办公室还邀请沈昌华、计东生审读验收稿。428日全面完成验收稿的修改工作。5月初《吴江市志》(19862005)进入出版程序后,由姚海兴、沈春荣、顾晓红进行多次校对,吴江区地方志办公室邀请陈其弟、沈卫新、于振华、赵玲、黄晓倩、顾婉秋进行最终编校把关。12月,《吴江市志(19862005)》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印刷,责任编辑赵玉琴,字数206万字,定价526元。

2.篇目设置

该志上限为1986年,下限为2005年。卷首设图照、序、凡例、概述、大事记,专志设35175666节。

第一卷建置区划,设36节。第一章建置境域,设建置、境域2节;第二章行政区划,设镇乡、村社区2节;第三章镇(乡)概况,设行政镇、撤销乡镇2节。

第二卷自然地理,设613节。第一章地质地貌,设地质、地貌2节;第二章土壤植被,设土壤、植被2节;第三章水系水文,设水系、水文2节;第四章气候,设四季特征、气象要素2节;第五章动物植物,设动物、植物2节;第六章自然灾害,设水灾、风灾、冻害3节。

第三卷土地,设27节。第一章土地资源,设土地利用、复垦开发、土地保护3节;第二章土地管理,设土地使用制度、地籍管理、用地管理、土地执法监察4节。

第四卷人口和计划生育,设312节。第一章规模分布变动,设人口总量分布、人口变动2节;第二章人口构成,设民族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婚姻、家庭5节;第三章人口控制,设人口计划、晚婚节育、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计划生育服务与科技项目5节。

第五卷城乡建设,设727节。第一章城镇规划,设城市规划、镇村建设规划2节;第二章市政建设,设街路、桥梁、广场、城镇雕塑4节;第三章给排水供气,设供水、生活污水处理、供气3节;第四章绿地花卉盆景,设公园绿地、道路绿地、滨河绿地、单位绿地、居住区绿地、花卉盆景6节;第五章房地产,设住房制度、住房建设、房地产市场、房地产管理、物业管理5节。第六章城市管理,设环卫作业、市政设施养护、河道管理、城管执法4节;第七章城乡综合创建,设全国卫生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3节。

第六卷环境保护,设413节。第一章环保规划,设综合规划、区域规划2节;第二章环境监测,设水环境监测、大气环境监测、声环境监测3节;第三章污染治理,设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噪声治理、固体废弃物治理、排污费征收和使用5节;第四章环境质量,设水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3节。

第七卷水利,设618节。第一章水利规划,设总体规划、专项规划2节;第二章流域治理工程,设太浦河续建工程、环太湖大堤工程、杭嘉湖北排通道工程3节;第三章农村水利建设,设联圩建设、固堤疏河、闸站建设3节;第四章城镇洪涝治理工程,设盛泽镇洪涝治理工程、松陵镇洪涝治理工程、其他镇洪涝治理工程3节;第五章防汛抗旱,设防汛措施、防汛调度、防汛设施、1999年抗洪救灾纪实4节;第六章水利管理,设水政管理、水资源管理、规费管理3节。

第八卷交通,设314节。第一章交通设施,设公路、公路桥梁、汽车站、车辆、航道、码头渡口、船舶7节;第二章交通运输,设公路运输、城区交通、水路运输3节;第三章交通管理,设公路管理、海事管理、陆上运输管理、水上运输管理4节。

第九卷邮政电信,设311节。第一章邮政,设邮政网络、邮政设施、邮递业务、集邮业务4节;第二章电信,设电信网络、电信设施、电信业务、数据通信4节;第三章移动通信,设移动通信网络、移动通信设施、移动通信业务3节。

第十卷农业,设622节。第一章农业经济综述,设农业资源调查、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农业项目开发、经营管理、农村税费改革6节;第二章种植业,设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3节;第三章蚕桑业,设栽桑、制种、养蚕、蚕茧4节;第四章林果花卉业,设林业、果树业、花卉业3节;第五章畜牧业,设家畜饲养、家禽饲养蛋品加工、特种饲养3节;第六章农业机械,设种植机械、农用运输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3节。

第十一卷水产业,设515节。第一章种苗繁育,设地产鱼种鱼苗繁育、特种水产苗种繁育2节;第二章淡水养殖,设池塘养殖、外荡养殖、河沟养殖、网箱养殖、太湖围网养殖、工厂化养殖、特种养殖7节;第三章养殖技术,设鱼病防治、水产科技2节;第四章养殖企业大户,设养殖企业、养殖大户2节;第五章渔业管理,设经营管理、渔政管理2节。

第十二卷工业,设1038节。第一章工业经济总量,设行业企业、产值产品产量、产品销售收入3节;第二章企业改革,设市(县)属工业企业改革、乡镇工业企业改革2节;第三章机电与冶金业,设机电工业、冶金工业、机电冶金企业3节;第四章化工建材与医药业,设化工工业、日用化工工业、建材工业、医药工业、化工建材企业5节;第五章纺织针织业,设棉纺织业、毛纺织业、麻纺织业、针织业4节;第六章服装与皮革业,设服装业、羊毛衫织造业、皮革制品业、服装皮革企业4节;第七章食品与粮油饲料加工业,设食品加工种类、粮油饲料加工业、酿造业、其他食品加工业、食品加工企业5节;第八章印刷与小农具制造业,设印刷工业、小农具制造业2节;第九章电力业,设发电、变电站、输电线路、供电用电4节;第十章建筑业,设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施工队伍、建筑材料、装饰工程、建筑管理6节。

第十三卷工业支柱产业,设318节。第一章丝绸化纤业,设行业总貌、缫丝、化纤、丝织、印染、茧丝绸加工、丝绸化纤产品、丝绸贸易及其他、丝绸化纤企业9节;第二章电缆光缆业,设产业发展、行业科技、产量产品、电缆光缆企业4节;第三章电子信息业,设产业演变、设施及科研、产业集群、主要产品产量、电子信息企业5节。

第十四卷商业服务业,设728节。第一章商业体制,设国有商业、供销社商业、集体商业、私营商业4节;第二章生产资料销售,设煤炭、金属机电、化工建材、农机具与其他、化肥农药、石油及制品6节;第三章生活资料销售,设副食品、日用工业品、医药业3节;第四章专卖商品经营,设烟草、盐业2节;第五章粮油购销,设粮油收购、粮油销售、粮油储运3节;第六章服务业,设餐饮业、旅馆业、娱乐业、生活服务业、房产中介服务、物流业6节;第七章商场市场,设综合商场、超级市场、专业市场、农贸市场4节。

第十五卷旅游业,设524节。第一章同里景区,设同里镇、退思园、崇本堂、嘉荫堂、耕乐堂、珍珠塔景园、陈去病故居、罗星洲、肖甸湖森林公园9节;第二章其他景点,设柳亚子纪念馆、先蚕祠、王锡阐纪念馆、师俭堂、静思园、绿乐生态科技园6节;第三章旅游服务,设旅游接待、食宿娱乐、旅游购物3节;第四章旅游营销,设宣传促销、旅游节庆活动2节;第五章旅游管理,设旅游规划、行业管理、旅游教育、旅游收入4节。

第十六卷开放型经济,设622节。第一章对外(港台)贸易、设外贸企业、出口商品、出口渠道、进出口贸易额4节;第二章外资利用,设直接利用外资外汇、经贸洽谈、招商引资、外商投资企业4节;第三章对外(港台)经济合作,设劳务输出及境外工程承包、境外投资企业2节;第四章海关,设报关管理、货运监管、稽查缉私、海关税收、海关贸易统计5节;第五章出入境检验检疫,设商品检验、口岸检疫、原产地签证、行政执法4节;第六章经济开发区,设江苏省吴江经济开发区、吴江汾湖旅游度假区、吴江临沪经济区3节。

第十七卷财政税务,设210节。第一章财政,设财政体制、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管理与监督、债券发行、国有资产管理6节;第二章税务,设工商税收、农业税收、基金和规费、税务管理4节。

第十八卷金融业,设724节。第一章金融机构,设银行、商业保险公司、证券营业部3节;第二章银行业务,设存款、贷款、外汇业务、信托业务、企业债券、其他业务6节;第三章金融管理,设现金管理、货币流通管理、现金投放管理、国库管理、银行结算与账户管理、金融监管和服务6节;第四章商业保险,设财产保险、人寿保险2节;第五章证券,设证券交易、上市证券2节;第六章典当担保拍卖,设典当、担保、拍卖3节;第七章社会集资民间借贷,设社会集资、民间借贷2节。

第十九卷经济管理,设728节。第一章计划管理,设国民经济计划、固定资产投资、能源管理、信息化建设4节;第二章工商行政管理,设登记注册、市场管理、经济合同管理、商标广告管理、消费者权益保障5节;第三章物价管理,设物价、价格管理、收费管理、物价检查、价格服务5节;第四章质量技术监督,设计量管理、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特种设备管理4节;第五章统计,设专业统计、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咨询、执法监审4节;第六章审计,设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3节;第七章生产安全监督,设教育培训、安全监察、专项整治3节。

第二十卷中共吴江市委,设730节。第一章代表大会和工作机构,设中共吴江市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2节;第二章重要决策,设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建设、企业改制、开发区建设、“两低”方针、科教兴市、党风廉政建设6节;第三章中共吴江市纪委,设历届纪委、廉政建设、执纪查案、纠风专项治理、监察工作5节;第四章组织工作,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党校、老干部工作、机关党务6节;第五章宣传工作,设理论学习、党员教育、新闻宣传、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4节;第六章统一战线工作,设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工作、党外干部工作、民族宗教工作、“三胞”联谊服务、落实政策工作5节;第七章政法工作,设综合治理、“平安吴江”建设2节。

第二十一卷吴江市人民代表大会,设28节。第一章历届代表大会,设代表选举、代表大会、议案3节;第二章人大常委会,设常委会、工作机构、常委会会议、评议工作、代表视察5节。

第二十二卷吴江市人民政府,设622节。第一章市(县)政府,设正副市(县)长、政府工作部门、政府直属部门、垂直管理部门、会议制度5节;第二章施政纪要,设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教育事业、水利建设、环境保护、卫生城市6节;第三章接待与外事,设接待、对外交流、荣誉市民名誉市民3节;第四章法制工作,设制定清理规范性文件、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行政复议3节;第五章侨务与港澳台事务,设侨港澳工作、涉台事务2节;第六章行政服务,设行政审批、机关事务、信访3节。

第二十三卷政协吴江市委员会,设310节。第一章政协会议,设政协委员界别组成、政协委员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主席(扩大)会议4节;第二章政协机构,设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2节;第三章政协工作,设视察调研、提案、社情民意反映、文史资料4节。

第二十四卷民主党派群众团体,设214节。第一章民主党派工商联,设民革吴江市总支部、民盟吴江市总支部、民进吴江市总支部、工商业联合会4节;第二章群众团体,设工会、共青团青少年团体、妇女联合会、科学技术协会、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归国华侨侨眷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红十字会、海外联谊会10节。

第二十五卷治安司法,设431节。第一章公安,设治安工作、刑事侦查、经济案件侦查、经济文化保卫、户政管理、道路交通管理、消防管理、执法和警务督察、人民警察警衔、看守关押、见义勇为基金会11节;第二章检察,设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反贪污贿赂、渎职侵权检察、民事行政检察、监所检察、控告申诉检察7节;第三章审判,设人民法院、刑事审判、民事审判、行政审判、经济审判、案件执行6节;第四章司法行政,设普法教育、人民调解、安置帮教与社区矫正、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7节。

第二十六卷军事,设411节。第一章驻军,设部队农场、人民武装部、武装警察、拥政爱民4节;第二章兵役,设兵役征集、预备役2节;第三章民兵,设民兵组织、民兵训练、民兵活动3节;第四章国防教育人民防空,设国防教育、人民防空2节。

第二十七卷民政,设826节。第一章基层政权建设,设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城镇基层政权建设、城乡基层民主法治建设3节;第二章优抚安置,设拥军优属、优待、抚恤、退役军人和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4节;第三章救济扶贫,设灾害救济、社会救济、扶贫3节;第四章慈善与社会福利,设慈善事业、社会福利院敬老院、五保户供养、福利生产与残疾人就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6节;第五章勘界地名管理,设勘界、地名管理2节;第六章老龄工作民间组织,设老龄工作组织、老龄活动、民间组织管理3节;第七章婚姻登记收养登记,设登记机关、婚姻登记、家庭收养登记3节;第八章殡葬管理,设殡葬场所、殡葬改革2节。

第二十八卷劳动人事和社会保障,设317节。第一章劳动,设用工制度、劳动就业、劳动工资、职业技术培训、劳动争议仲裁、劳动监察6节;第二章人事,设机构改革、编制管理、人事制度、干部管理、工资制度5节;第三章社会保障,设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下岗职工生活保障、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6节。

第二十九卷教育,设721节。第一章基础教育,设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特殊教育、扫盲教育6节;第二章中等专(职)业教育,设中师职中中专中技、成人中等教育2节;第三章高等教育,设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3节;第四章办学条件,设教育经费、学校设施2节;第五章教师队伍,设师资结构、师资建设、教师待遇3节;第六章教育管理,设学校管理体制、收费管理、教育督导3节;第七章教育研究,设教学研究、教育科研2节。

第三十卷文化,设831节。第一章文化单位,设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档案室、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影剧院电影放映队、文物保护管理所、书店8节;第二章文化队伍与文艺团体,设文化队伍、文艺团体2节;第三章文学艺术,设文学、美术书法摄影、戏剧曲艺、音乐舞蹈、文化交流5节;第四章著述目录,设人文科学类、自然科学类2节;第五章文物古迹,设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馆藏文物、文化遗址4节;第六章史志档案,设地方党史、地方志年鉴、档案3节;第七章新闻传媒,设吴江日报、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网络中心4节;第八章文化管理,设新闻出版管理、文化市场管理、文物管理3节。

第三十一卷科学技术,设625节。第一章科技队伍,设市(县)科技人员、镇(乡)科技人员2节;第二章科学普及,设科普组织、科普活动、科普培训3节;第三章科技计划项目,设星火计划项目、火炬计划项目、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农业科技计划项目、科技计划项目招投标5节;第四章科技研发,设科技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厂办科研所、科技示范区、民营科技企业、高新技术、科技合作、科技获奖成果、知识产权与专利9节;第五章科技进步活动,设全国科技科普先进县(市)、科技工作先进镇、其他科技进步活动3节;第六章测报,设水文测报、气象测报、地震测报3节。

第三十二卷卫生,设732节。第一章医疗卫生单位,设医院、预防保健监督机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诊所门诊部医务室5节;第二章医疗条件,设卫生队伍病床、医疗技术、中医中西医结合、社区卫生服务4节;第三章公共卫生,设环境卫生、饮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食品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6节;第四章疾病预防控制,设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地方病与寄生虫病防治、精神病防治、慢性非传染疾病防治5节;第五章妇幼保健,设围产期保健、妇女病防治、婚前医学检查、儿童保健4节;第六章医疗保健制度,设公费医疗、儿童统筹医疗、劳保医疗、农村合作医疗保险4节;第七章卫生行政管理,设医德医风建设、医政管理、药政管理、卫生事业经费4节。

第三十三卷体育,设721节。第一章社会体育,设全民健身活动、国民体质监测、农村与社区体育、企业体育、机关事业单位体育5节;第二章学校体育,设体育教学、体育锻炼标准、课外体育活动3节;第三章业余体育训练,设少儿业余体校训练、传统特色项目学校训练、业余训练点和基地训练3节;第四章体育赛事,设吴江赛事、参加国际及上级赛事、承办国际及上级赛事、田径最高纪录4节;第五章体育人才,设运动员和裁判员、人才输送2节;第六章体育交流,设国际交流、国内交流2节;第七章设施与经费,设体育设施、体育经费2节。

第三十四卷社会,设310节。第一章居民生活,设农村居民生活、城镇居民生活2节;第二章风俗,设岁时习俗、生活习俗、礼仪习俗3节;第三章宗教,设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5节。

第三十五卷人物,设37节。第一章人物传,设现代人物、1994年版《吴江县志》补遗2节;第二章人物简介,设著名人物、黄埔军校吴江校友2节;第三章人物表,设国家级江苏省级先进模范人物、1994年版《吴江县志》立传人物、历代进士3节。

志末设丛录(文献、文学、新闻、碑铭)、全书索引、人物索引、后记及《吴江市志(19862005)》编纂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

3.编纂机构及人员

2006118日,《吴江市志》编辑部成立,主编陈雷根、费云林,副主编王怡,执行主编朱建明,编辑部主任朱建明,编辑部成员张园、朱云云、沈建春、钮、陈志强、余维荣、浦德琪、徐无忌、申乃刚。编辑部设在吴江市档案局内。2008131日,张园调出编辑部,顾晓红调入编辑部。

2009515日,吴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调整《吴江市志》编辑部成员,主编肖仲伟、张志远,副主编王怡、沈春荣、浦德琪,编辑部成员申乃刚、朱云云、陈志强、沈建春、李流芳、余维荣、钮

2011127日,吴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调整《吴江市志》编辑部成员,主编姚海兴,副主编沈春荣、浦德琪,编辑部成员申乃刚、沈建春、李流芳。

图照摄影钮泉娜、潘福官、王炜、徐铭等。图照整理顾晓红、顾婉秋。图照编辑沈国平。

资料采编人员共343人。

4.审稿人员和审定单位

苏州市审稿人员(按姓氏笔画排列)为王明生、邬才生、庄建中、朱永平、陈其弟、李巨川、沈明、苏华、杨泉兴、林植霖、诸晓春、翁建明、浦君芝、傅强。

吴江区审稿人员(按姓氏笔画排列)为于振华、马伟成、王悦、计东生、石荣、汤卫明、孙悦良、刘文科、吕伟峰、朱金兆、沈金明、沈卫新、沈昌华、周志芳、周群、李卫珍、李建坤、李忠明、吴琦、张志成、张新华、严伟方、杨应福、肖仲伟、陈强、范建龙、金健康、俞前、赵玲、徐晓枫、夏晓阳、桑小剑、钱玮黎、陶苏苏、顾一鸣、顾晓红、顾婉秋、高建民、凌铁、梁一波、盛红明、屠福其、崔夏萍、黄晓倩、韩美玲、谭亮、蔡薇、薛建国。

审定单位为中共苏州市吴江区委员会、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政府、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二、镇、村志编纂

1986617日,全县地方志工作第一次会议召开,提出在编纂《吴江县志》的同时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7部镇志。会后,震泽、盛泽、平望和黎里4镇均在当年成立相应机构开始编写镇志。《盛泽镇志》《黎里镇志》《平望镇志》先后于19914月、199112月、19929月出版。《震泽镇志》在1995年曾一度停止,于199710月恢复,于199910月出版。

1992年底,《吴江县志》定稿后,县地方志办公室根据新的乡镇区划情况发动新的镇志编写。19933月,菀坪镇开始编写镇志。1995年,七都、庙港、芦墟、北厍、梅堰、同里镇先后开始编写镇志。1996年初,南麻镇开始编写镇志。19985月,横扇镇开始编写镇志。2003年,中途停止编写的《同里镇志》又恢复编写。

2005年底,全市出版12本镇志,对照1999年时的23个建制镇,还有11个镇未编写。2005610日,市政府召开全市地方志工作第三次会议,重点部署全市首轮修志中镇志编纂的扫尾工作。按照现辖现管的原则,重点做好同里、屯村、松陵、八坼、金家坝、莘塔、桃源、铜罗、青云、坛丘、八都11个原建制镇镇志的编纂工作。是年,《桃源镇志》(包含青云、铜罗)、《松陵镇志》(包含八坼)和《八都镇志》开始编写。

200691日,市政府下发《关于做好新一轮地方志编纂工作的意见》,以市政府名义,将镇志编纂工作明确为各地政府的职责。94日,市政府召开全市地方志第四次工作会议,全面启动和部署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工作。会上,市政府还授权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与各镇签订《吴江市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工作承编责任书》,以责任书的形式,明确编纂责任。二轮修志开展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又下发《吴江市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工作方案》,再次将镇志编纂工作列入承编任务。

2012年,除了《七都镇志》暂停外,《松陵镇志》《黎里镇志》《金家坝镇志》《八都镇志》《莘塔镇志》《同里镇志》(增订本)《横扇镇志》《北厍镇志》《坛丘镇志》《震泽镇志》《桃源镇志》《平望镇志》《盛泽镇志》都开始编纂。

吴江区(县、市)地方志办公室对全区(县、市)的志书进行业务指导,通过复审、终审、验收层层把关,至2014年,共出版《盛泽镇志》《黎里镇志》《平望镇志》《震泽镇志》《南麻镇志》《七都镇志》《庙港镇志》《梅堰镇志》《北厍镇志》《横扇镇志》《菀坪镇志》《芦墟镇志》《同里镇志》《松陵镇志》《黎里镇志》(2014年版)15部镇志。

(一)《盛泽镇志》

19914月,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吴县文艺印刷厂印刷,32开本,38.8万字。盛泽镇地方志办公室编,主编李炳华。本志上限不限,按类追溯,下限至1988年,表格一般至1987年,大事记延至1989年。志首设题词、地图、照片、序、凡例、前言、大事记。程开甲、郑重、陈应谦分别题词。徐玉明、王尔龄、周庆基分别作序。全志设卷、章、节、目4个层次。专志设1555156节。志未设附录、后记。

(二)《黎里镇志》

199112月,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南京人民印刷厂印刷,16开本,39.6万字。黎里镇镇志编纂委员会编,主编杜培玉、陆廉德。本志上限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下限至1988年底。志首设题词、图照、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倪征日奥、金佩扬、金伯雄分别题词。施根林作序。全志设卷、章、节、目4个层次。专志设1237136节。志末设后记。

(三)《平望镇志》

19929月,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常熟印刷厂印刷,32开本,48.6万字。平望镇志办公室编。本志上限不限,按类追溯,下限至1985年。志首设图照、序、凡例、概述、大事记。中共平望镇委书记朱荣生、平望镇人民政府镇长凌秋南共同作序。全志设卷、章、节、目4个层次。专志设1349151节。志末设后记。

(四)《震泽镇志》

199910月,由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国营吴江市震泽印刷厂印刷,16开本,46.2万字。《震泽镇志》编纂委员会编,谈鼎保、李廉深编写。本志上限不限,按类追溯,下限至1990年,大事记延至1998年。志首设题词、地图、照片、序、凡例、概述、大事记。王荣焰、钱志新分别题词,中共震泽镇委书记徐根麟、震泽镇人民政府镇长钱振声共同作序。全志设卷、章、节、目4个层次。专志设1871231节。志末设杂录、附录、后记。

(五)《南麻镇志》

199911月,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发行,国营吴江市震泽印刷厂印刷,16开本,44万字。《南麻镇志》编纂委员会编,主编张菊生。本志上限不限,按类追溯,下限至1995年,大事记延至1997年。志首设题词、地图、照片、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吴江籍社会活动家沈求我题词,中共南麻镇委书记吴新祥、南麻镇人民政府镇长徐阿学、南麻镇农工商总公司总经理周福根共同作序。全志设卷、章、节、目4个层次。专志设1460228节。志末设编后记。

(六)《七都镇志》

200112月,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吴县市教育印刷厂印刷,16开本,66万字。七都镇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主编丁学明。本志上限不限,按类追溯,下限至1999年,少数事物适当延伸,大事记延至2001年初。志首设题词、图照、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桂世镛、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文化参赞邱秉钧等分别题词。中共七都镇委书记周学林、七都镇人民政府镇长陆善彬、七都镇农工商总公司总经理吴海燕共同作序。全志设卷、章、节、目4个层次。专志设1462171节,第十四卷章下设目。志末设后记。

(七)《庙港镇志》

20026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浙江印刷集团公司印刷,16开本,54.3万字。《庙港镇志》编纂委员会编,主编朱瑞章。本志上限不限,按类追溯,下限至1995年,大事记延至2000年。志首设题词、图照、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分别作序,中共庙港镇委书记史建荣、庙港镇人民政府镇长邱龙根共同作序。全志设卷、章、节、目4个层次。专志设1652179节。志末设附录、后记。

(八)《梅堰镇志》

200212月,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印刷,16开本,66万字。《梅堰镇志》编纂委员会编,主编沈文龙。本志上限为民国元年(1912),下限至1996年底,大事记延至200012月,照片延至200112月。志首设题词、图照、序、凡例、概述、大事记。费孝通题词,中共梅堰镇委书记黄松林、梅堰镇人民政府镇长金建伟共同作序。全志设卷、章、节、目、子目5个层次。专志设940146节。志末设后记。

(九)《北厍镇志》

200310月,由文汇出版社出版发行,上海长阳印刷厂印刷,16开本,67万字。北厍镇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主编费阿龙。本志上限不限,按类追溯,下限至1995年,大事记延至2002年。志首设图照、序、凡例、概述、大事记。中共北厍镇委书记张金政、北厍镇人民政府镇长吕伟峰共同作序一,王文达作序二。全志设卷、章、节3个层次。专志设2071229节。

(十)《横扇镇志》

20045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常州市武进第三印刷有限公司印装,16开本,60.4万字。横扇镇地方志委员会编,主编朱国亮。本志上限不限,按类追溯,下限至1998年底,大事记延至2000年底。志首设地图、照片、序、凡例、概述、大事记。中共横扇镇委书记沙强、横扇镇人民政府镇长赵菊观共同作序。全志设卷、章、节、目4个层次。专志设1763222节。

(十一)《菀坪镇志》

20046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阿城制版印刷厂印刷,16开本,37万字。菀坪镇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唐克等编辑。本志上限不限,按类追溯,下限至2003年。志首设地图、照片、序、凡例、概述、大事记。中共菀坪镇委书记黄万章、菀坪镇人民政府镇长徐晓枫共同作序。全志设章、节、目3个层次。专志设46185节。志末设后记。

(十二)《芦墟镇志》

200411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上海社会科学院印刷厂印刷,16开本,103万字。《芦墟镇志》编纂委员会编,主编顾永翔。本志上限不限,按类追溯,下限至2000年底,大事记延至2003年。志首设地图、照片、序、凡例、概述、大事记。中共芦墟镇委书记李建炯、芦墟镇人民政府镇长顾国文共同作序。全志设卷、章、节、目4个层次。专志设1773258节。志末设编后记、地图、文物分布示意图。

(十三)《同里镇志》

200712月,由广陵书社出版发行,扬州市机关彩印中心印刷,16开本,123万字。《同里镇志》编纂委员会编,特约编审陈其弟、朱建明,主编计东生。本志上限不限,按类追溯,下限至2003年,照片、大事记延至2006年。志首设地图、照片、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吴江籍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善炯、社会活动家冯英子分别作序,中共同里镇委书记范建龙、同里镇人民政府镇长汝少峰共同作序。全志设卷、章、节、目4个层次。专志设2299301节。志末设事物索引、人物索引、编后记。

(十四)《松陵镇志》

201311月,由广陵书社出版发行,江阴金马印刷有限公司印刷,16开本,字数125万字。《松陵镇志》编纂委员会编,沈春荣、沈昌华等编写。本志上限不限,按类追溯,下限至2005年,大事记延至2012119日。志首设地图、照片、序、故乡思语、凡例、概述、大事记。滨湖新城管理委员会主任、中共松陵镇委书记朱建文作序,松陵镇吴氏家族后裔全孝翁吴璋十六世孙吴锡祺作故乡思语。全志设卷、章、节、目、子目5个层次。专志设2098353节。志末设丛录、后记。

(十五)《黎里镇志》(2014年版)

20149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印刷,16开本,字数110万字。《黎里镇志》编纂委员会编,主编顾永翔,执行主编肖耀华。本志上限追溯事物发端,对前志补漏、纠误,重点记述1986年至200610月的史实。地图、照片、大事记和丛录延至2013年。200312月北厍镇与黎里镇合并。200312月前,本志记述范围为当时的黎里镇行政区域,此后包括并入的北厍镇。全志设卷、章、节、目、子目、孙目6个层次。志首设图照、序、凡例、概述、大事记。中共苏州市吴江区区委常委、黎里镇委书记吴新明作序。专志设1886285节。志末设丛录、编纂始末。

三、部门志、专业志编纂

1984年夏,县水利局和县交通局先后成立编纂委员会和办公室,开始编写《吴江水利志》和《吴江交通志》。1986617日,全县第一次修志工作会议召开,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编写17部专业志。11月下旬,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调整修志工作总体计划,先完成《江苏市县概况》中吴江县概况稿的编写任务,然后完成县志,最后完成镇志和专业志。

2005年底,全市共出版《吴江县财税志》《吴江丝绸志》《吴江市工会志》《吴江县水利志》《吴江市土地管理志》和《吴江市血防志》6本专业志书。《吴江交通志》由于种种原因编纂工作中断,未能成书。

200694日,市政府召开全市地方志第四次工作会议,全面启动和部署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工作,在这次会议上,布置《吴江市建设志》《吴江市邮政志》《吴江市粮食志》等36部专业志、部门志进行编纂。市水利局领导高度重视地方志编纂工作,主动提出在完成《吴江市志》“水利”篇承编工作的同时续编《吴江市水利志》,全面系统地记录吴江水利事业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和取得的丰硕成果。为了做好这两项地方志编纂工作,该局专门成立专职的职能科室——地方志编纂办公室,该办公室制定编办职能与职责,从各科室(站)抽调3名现职人员专职负责编纂工作,并以文件形式明确各自工作职务与职责。这是全市首个也是唯一的建立的专职人员配备的编志办公室。

20089月,全市又有多部专业志的编纂工作开始启动或准备启动。2009519日,《吴江市司法行政志》编纂工作启动。

2009年底,全市47部志书启动。至2014年,《吴江市公安志》《吴江市外事志》《震泽中心卫生院志》等15部志书由于各种原因有的没有正式启动编纂,有的中止了编纂,有的没有出版。

吴江区(县、市)地方志办公室对全区(县、市)的志书进行业务指导,通过复审、终审、验收层层把关,至2014年,共出版《吴江县财税志》《吴江丝绸志》《吴江工会志》《吴江县水利志》《吴江市土地管理志》《吴江市血防志》《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志》《吴江卫生志》《吴江市方言志》《吴江市电力志》《吴江市军事志》(内部版)《吴江市旅游志》《吴江市法院志》《吴江市邮政志》《吴江市建设志》《吴江市粮食志》《吴江市教育志》《吴江市民政志》《吴江市劳动保障志》《吴江市环境保护志》《吴江市文化广播电视志》《吴江市体育志》《吴江市水利志》23部部门志、专业志。

(一)《吴江县财税志》

19926月,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国营吴江震泽印刷厂印刷,16开本,字数32万字。吴江县财政局、吴江县税务局编,主编李流芳。该志上限不限,按类追溯,下限至1989年底。志首设题词、地图、照片、序、凡例、概述、大事记。财政部副部长项怀诚、江苏省财政厅厅长姜其温、吴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汝留根分别题词。左宏、沈云林分别作序。全志设章、节、目、子目4个层次。专志设831节。志末设跋。

(二)《吴江丝绸志》

19929月,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海门县印刷厂印刷,32开本,字数38.1万字。吴江丝绸工业公司编,主笔周德华。该志上限不限,按类追溯,下限至1985年。志首设地图、照片、前言、序、凡例、大事年表。纺织工业部生产司原副司长侯忠澍、丝绸高级工程师和蚕业专家项志生分别作序。全志设章、节、目3个层次。专志设1561节。志末设附录。是年,该志被评为江苏省地方志成果一等奖。

(三)《吴江工会志》

19956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苏州市广告彩印厂印刷,16开本,字数20万字。《吴江工会志》编纂委员会编,主编沈国平,主修潘玉根。该志按照工人运动和工会发展的历史时期编纂,追溯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89年。志首设序、凡例、概述。全志设篇、章、节、目4个层次。专志设42075节。志末设大事记、编后记。

(四)《吴江县水利志》

19961月,由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河海大学印刷厂印刷,16开本,字数40万字。《吴江县水利志》编纂委员会编,主编戚冠华、李克。该志不列上限,下限至1985年。志首设图、凡例、概述。全志设章、节、目3个层次。专志设1245节。志末设大事记、后记。

(五)《吴江市土地管理志》

20004月,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国营吴江市震泽印刷厂印刷,16开本,字数33.2万字。《吴江市土地管理志》编纂委员会编,主编钟金发。该志上限因事而异适当追溯,下限至1996年,部分章节内容和大事记延至1997年。志首设题词、地图、照片、序、凡例、概述、大事记。中共吴江市委书记汝留根等题词。吴江市人民政府市长程惠明作序。全志设章、节、目3个层次。专志设1034节。志末设附录、编后记。

(六)《吴江市血防志》

200111月,由今日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广州大一印刷有限公司印刷,16开本,字数29.5万字。《吴江市血防志》编纂委员会编,主编张琳。该志上限不定,尽量上溯,下限至1999年。志首设地图、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七律二首·送瘟神》、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邓小平为地方病防治的题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给湖区五省血防工作会议的一封信、照片、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卫生部原部长钱信忠、江苏省卫生厅原厅长盛立分别为志书题词。吴江市卫生局局长蒋炯元作序。全志设章、节、目3个层次。专志设1338节。志末设附录、编后记。

(七)《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志》

20068月,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常州市武进第三印刷有限公司印刷,16开本,字数57.8万字。《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志》编纂委员会编,主编高泉根,执笔浦德琪。该志上限为民国25年(19366月,下限至200512月,大事记延至20065月。志首设图照、题词、序、凡例、概述、大事记。江苏省政协副主席陆军、中共吴江市委书记朱民、中共南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德明、江苏省卫生厅副厅长唐维新分别题词。吴江市人民政府市长徐明、苏州市卫生局局长府采芹、吴江市卫生局局长陈强分别作序。全志设章、节、目、子目4个层次。专志设1667节。志末设编纂始末。

(八)《吴江卫生志》

200911月,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丹阳市教育印刷厂印刷,16开本,字数96万字。《吴江卫生志》编纂委员会编,主编陈强,执行主编浦德琪。该志上限不限,按类追溯,下限至200712月底,大事记延至2008129日。志首设图照、序、凡例、概述、大事记。中共吴江市委书记徐明、吴江市卫生局局长陈强分别作序。全志设章、节、目、子目4个层次。专志设1880节,志末设编纂始末。

(九)《吴江市方言志》

20104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印刷,16开本,字数40万字。《吴江方言志》编纂委员会编,著者汪平。志首设序,吴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周志芳作序。全志设章、节、目、子目4个层次。专志设929节。志末设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十)《吴江市电力志》

20119月第1版、20136月第2次印刷,由古吴轩出版社出版发行,苏州日报印刷中心印刷,16开本,字数35万字。《吴江市电力志》编纂委员会编,执行主编周涛、黄思萱。该志上限为民国3年(1914),下限至2008年底,图照、大事记延至2012年底。志首设图照、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吴江市供电公司总经理吴骏作序。全志设章、节、目、子目4个层次。专志设1038节。志末设附录、编纂始末。

(十一)《吴江市军事志》(内部版)

20119月,由无锡市长江商务印刷有限公司印刷。16开本,字数40万字。吴江市军事志编纂委员会编,主编朱伟龙、江秋荣、秦维孝。该志上限起于事件的发端,下限至2005年,图照、大事记延至2009年。志首设图照、序、凡例、概述、大事记。中共吴江市委书记、中共吴江市人民武装部委员会第一书记徐明作序。全志设章、节、目、子目4个层次。专志设1249节。志末设附录、编纂始末。

(十二)《吴江市旅游志》

201210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苏州市越洋印刷有限公司印刷,16开本,字数38.2万字。《吴江市旅游志》编纂委员会编,主编陈瑞荣、崔夏萍,执行主编浦德琪。该志上限不限,按类追溯,下限至2010年。志首设图照、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吴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夏晓阳、吴江市旅游局局长崔夏萍分别作序。全志设章、节、目3个层次。专志设20125节。志末设编纂始末。

(十三)《吴江市法院志》

20132月,由古吴轩出版社出版发行,无锡市长江商务印刷有限公司印刷,16开本,字数约25万字。《吴江市法院志》编纂委员会编,主编殷小荣、金玉平,执行主编沈根林。该志上限为民国3年(1914),下限至2008年,图照、大事记延至2011年。志首设图照、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吴江市人民法院院长金玉平作序。全志设章、节、目、子目、孙目5个层次。专志设1570节。志末设编纂始末。

(十四)《吴江市邮政志》

20133月,由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发行,南京金阳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印刷,16开本,字数50万字。《吴江市邮政志》编纂委员会编,主编祁伟、丁冬根,执行主编韩志康。该志上限不限,按类追溯,下限至2008年,图照、大事记延至2011年。志首设图、照、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吴江市邮政局局长丁冬根作序。全志设章、节、目、子目、孙目5个层次。专志设1351节。志末设编纂始末。

(十五)《吴江市建设志》

20133月,由广陵书社出版发行,扬州文津阁古籍印务有限公司印刷,16开本,字数69万字。《吴江市建设志》编纂委员会编,主编桑小剑,主笔陈凤贤。该志上限一般为20世纪80年代初,按类追溯发端,下限至2008年。图照、大事记延至2011年。志首设图、照、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吴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桑小剑作序。全志设章、节、目、子目、孙目等5个层次。专志设1756节。志末设编纂始末。

(十六)《吴江市粮食志》

20135月,由广陵书社出版发行,扬州文津阁古籍印务有限公司印刷,16开本,字数43万字。《吴江市粮食志》编纂委员会编,主编黄万章、池国仁、汝少峰,执行主编黄思萱。该志上限不限,按类追溯,下限至2010年。图照、大事记、附录延至20128月。志首设图、照、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吴江市粮食局局长汝少峰作序。全志设章、节、目、子目、孙目5个层次。专志设1965节。志末设编纂始末。

(十七)《吴江市教育志》

20144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上海展强印刷有限公司印刷,16开本,字数130万字。《吴江市教育志》编纂委员会编,主编王剑荣、史建荣,执行主编钱云林。该志上限不限,按类追溯,下限至2008年。大事记、图照延至20121029日。志首设图、照、序、凡例、概述、大事记。中共苏州市吴江区委书记梁一波、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局长史建荣分别作序。全志设章、节、目、子目、孙目5个层次。专志设1772节。志末设丛录、人物索引、编纂始末。

(十八)《吴江市民政志》

20148月,由古吴轩出版社出版发行,苏州日报印刷中心印刷,16开本,字数35万字。《吴江市民政志》编纂委员会编,主编徐惠琴、陈瑞荣、高建民,执行主编浦德琪。该志上限不限,按类追溯,下限至2010年(第十一章下限因故至2005年)。图照、大事记延至2011年底。志首设图、照、序、凡例、概述、大事记。中共苏州市吴江区委书记梁一波、吴江区民政局局长高建民分别作序。全志设章、节、目、子目4个层次。专志设1557节。志末设编纂始末。

(十九)《吴江市劳动保障志》

201410月,由广陵书社出版发行,金坛市古籍印刷厂有限公司印刷,16开本,字数59.7万字。《吴江市劳动保障志》编纂委员会编,王康民、马顺里等编写。该志主要史实一般从吴江解放后记述,着重记述1979年县劳动局成立后的史实,部分地方适当上溯,下限至2009年。图照、大事记延至2013年。志首设图照、序、凡例、概述、大事记。中共苏州市吴江区委常委、吴江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沈金明作序。全志设章、节、目、子目4个层次。专志设1578节。志末设编纂始末。

(二十)《吴江市环境保护志》

201411月,由广陵书社出版发行,金坛市古籍印刷厂有限公司印刷,16开本,字数60万字。《吴江市环境保护志》编纂委员会编,主编范新元,编写夏元麟。该志上限为197967日,下限至20081231日。志首设地图、照片、序、编写说明、概述、大事记。中共苏州市吴江区委书记梁一波、吴江区环境保护局局长范新元分别作序。专志设1256节。志末设编后记。

(二十一)《吴江市文化广播电视志》

201411月,由古吴轩出版社出版发行,苏州日报印刷中心印刷,16开本,字数107.9万字。《吴江市文化广播电视志》编纂委员会编,主编杨应福。该志上限不限,下限至2008年;大事记、图(照片)、丛录延至20121029日。志首设地图、照片、序、凡例。中共苏州市吴江区委书记梁一波作序。全志分设文化、广播电视卷两卷,并分开装订。两卷卷下均设篇、章、节、目、子目、孙目6个层次,共1967290节,其中文化卷设1135152节,广播电视卷设832138节。两卷卷首均设大事记,卷末均设丛录。志末设编纂始末。

(二十二)《吴江市体育志》

201412月,由广陵书社出版发行,金坛市古籍印刷厂有限公司印刷,16开本,字数60.3万字。《吴江市体育志》编纂委员会编,主编顾荣鉴、钱玮黎,执行主编浦德琪。该志上限不限,下限至2010年;大事记、图照延至2012年。志首设图照、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吴江区体育局局长钱玮黎作序。全志设章、节、目、子目4个层次,共1464节。志末设丛录、编纂始末。

(二十三)《吴江市水利志》

201412月,由广陵书社出版发行,金坛市古籍印刷厂有限公司印刷,16开本,字数73万字。《吴江市水利志》编纂委员会编,执行主编彭海志。该志为19961月版《吴江县水利志》的续志,除第二十章“水利人文”上限不限外,其余一般以1986年起始,部分章节追本溯源;下限至2005年,大事记延至2013年,图照延至20142月。志首设图照、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吴江区水利局局长李建坤作序。全志设章、节、目、子目、孙目5个层次,共2071节。志末设附录、编后记。